空姐

「管工星榜YOUNG」金育恒: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

发布者:孙丽丽发布时间:2025-10-26浏览次数:11

22级保研学子-金育恒

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

图片

现已保研至深圳大学。金育恒,商务2201班,中共预备党员,专业成绩和推免成绩排名第二。曾获国家级荣誉4项,省级以上荣誉7余项,参加多项科研项目,平均绩点排名列本专业第二。

科研竞赛:

2025.08  《质谱数据格式编码压缩与分析》AVS工作组提案录用(一作)

2025.05  《基于贡献评估进行初始化的可学习聚合联邦学习》

2024.11 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

2024.11  第五届MathorCup挑战赛——大数据竞赛全国一等奖

2024.10  APMCM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三等奖

2024.12 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

2024.10 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赛区特等奖

2024.06 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赛区银奖

2024.05 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“创新、创意及创业”挑战赛浙江省三等奖

2023.09 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赛区三等奖

任职情况:

空姐 EC&BI科创中心负责人。从电子商务专业,到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的计算机方向,这段跨保路没有“捷径”,靠的是“做一点、再做一点”的坚持——自学代码、刷竞赛、练机试、改文书,每一步都不算轻松,但“行动”总能消解焦虑。最终能成功拿到offer,也让我更信“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”:敢做、敢行,终会抵达想去的地方。

一、跨保的“底气”:不是“天生适配”,而是“主动靠近”

图片

决定跨保计算机时,我很清楚自己的“短板”——没有系统学过408,编程基础只停留在电商数据分析的简单操作。但“想跨”不能只停留在想法里,得主动把经管背景的优势,转化成计算机专业认可的“能力标签”。

比如工具学习,我没满足于SPSS这类电商常用软件,而是抱着“用得上”的心态啃硬骨头:MATLAB用来做数学建模的仿真分析,Anylogic练复杂系统模拟,甚至为了后续写科研报告,花两周时间学会了Latex排版——这些技能后来成了简历里的“亮点”,面试时老师会问“你用MATLAB、Python做过哪些具体项目”,反而让跨保背景显得不那么“突兀”。

竞赛方面,我优先选“能练编程、能接触算法”的赛事。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,我们团队要解决“农作物种植策略优化”问题,我负责用代码实现遗传算法。一开始连算法逻辑都理不清,就对着论文逐行看伪代码,再用Python改写,熬了一天才调试出能跑通的模型。最终拿了全国二等奖,这段“从0到1写代码解决问题”的经历,比任何“我喜欢计算机”的空话都有说服力。

科研上,我没有急于求成,而是跟着指导老师老师做深度学习的项目。从帮老师整理文献、清洗数据开始,慢慢学着理解“联邦学习怎么保护数据隐私”,甚至尝试用Python优化项目里的“贡献评估模块”——虽然只是参与,但面试时我能说清“项目的核心问题是什么”“我负责的部分怎么实现”“遇到数据分布不均的bug时怎么解决”,这些细节恰恰是老师看重的“科研潜力”。

图片

二、保研全流程:“行”在当下,不等“准备好”再开始

很多人会纠结“我还没学好专业课,要不要再等等投递”,但跨保计算机的时间不等人。我把整个过程拆成5个阶段,每个阶段“做具体的事”,不贪多、不拖延,反而走得很稳。

1月-2月:定方向+补“最急的短板”。我调研了10所计算机强校,发现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侧重“AI应用与数据处理”,和我的建模、质谱数据编码经历契合,就把它定为目标;同时每天花1小时学习机器学习,1小时跟着网课写Python代码。

2月-5月:搜信息+磨文书。我关注“保研岛”这类垂直公众号,把目标院校的夏令营要求整理成表格,避免漏看关键信息;文书上,我把“数学建模竞赛”“联邦学习项目”放在简历最前面,个人陈述里不说“我想跨保计算机”,而是写“在许多应用场景中,发现AI算法能优化策略、降低成本,所以想深入学算法原理,未来做‘AI+数据优化’相关研究”——用具体场景说明“跨保动机”,比空泛的“兴趣”更打动人。

3月-7月:投夏令营+练面试。我投递了5所院校,2所入营。那段时间每天花3小时复习专业课,先抓机器学习、概率论这些高频考点,还找了大模型做“模拟面试”。他会故意问“你没学过计算机组成原理,读研后怎么补”“联邦学习和传统机器学习的区别是什么”,逼我提前梳理应对思路。

9月:冲预推免+填系统。夏令营没通过的院校,我针对性补投了2所,最终拿到深圳大学的offer;9月22日国家系统开放后,按“冲-稳-保”填了3个志愿,没几天就收到了录取通知——回头看,要是当初等“专业课全学好”再投递,可能早就错过了机会。


图片

图片

三、跨保计算机的“硬骨头”:别怕难,“做”就有办法

对经管跨保生来说,专业课、机试、面试是三座“大山”,但只要“动手拆”,就没有攻不下的难关。

1.专业课:不“全学”,但“学到点上”

计算机的课很多,但跨保不用把408全啃完。我根据目标院校的面试重点,列了“优先级清单”,把时间花在“能提分的地方”:必学:机器学习、概率论(比如贝叶斯公式在分类算法里的应用);重点学:数据结构;了解:线性代数、高等数学。复习时结合之前学过的课程内容,先把基础概念看懂,再结合例题理解。比如学数据结构时,我用“画图法”记链表的插入、删除操作,比死记代码好懂;遇到不懂的知识点,就去B站看“王道考研”的讲解。

2.机试:跨保生的“逆袭机会”,“练”就有底气

一开始我特别怕机试,觉得“科班生肯定比我强”,但后来发现很多科班同学也未必擅长实操——这恰恰是跨保生的机会。我的方法很“笨”但有效:从“简单”开始:用LeetCode刷题,每周10题,先刷“简单”难度;不搞“大脑过题”:每道题都动手写代码,哪怕一开始写得很丑。比如“两数之和”,我最初用暴力解法,后来看题解学会用哈希表优化,就把两种方法都记下来,对比效率差异;刷真题:从保研群里找目标院校的机试真题,限时完成,适应考试节奏。考前一周,我每天模拟1次机试,提前熟悉“代码提交”“调试bug”的流程。

3.面试:核心是“让老师相信你能跟上”

面试不是“考对错”,而是“考你能不能跟上研究生节奏”。我总结了3个“让老师放心”的技巧:

自我介绍“贴方向”:2分钟中文介绍里,我会说“我虽然是电商专业,但通过数学建模掌握了MATLAB编程,参与联邦学习项目时学会了Python算法实现,未来想在AI数据优化方向深入研究,和贵院的培养侧重很契合”——直接告诉老师“我能适配你的方向”;

问答“讲细节”:被问到数学建模经历时,我不说“我们拿了全国二等奖”,而是说“为了优化种植策略,我们用Python实现了遗传算法,调试了100多次参数,最终让成本降低了15%,还整理了40页的模型报告”——细节越具体,老师越相信你的经历是真实的;

不会就“坦诚”:有次面试被问“RNN的梯度消失问题怎么解决”,我只懂基础概念,就说“目前我了解到LSTM能缓解梯度消失,但具体原理还需要深入学习,后续我会重点看这部分内容”——老师更看重“学习态度”,装懂反而会减分。


图片

想对你说:

“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”,跨保不怕“起步晚”

这段跨保路里,我也有过崩溃的时候:第一次刷LeetCode卡了2小时写不出代码,被多所院校拒绝,进梦校面试被刷……但每次想放弃时,都会想起“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”——比起“能不能成”,更重要的是“有没有做”。

如果你也想跨保计算机,别被“专业背景”吓住:英语不好就每天背20个单词,专业课不懂就从1个知识点开始学,机试怕就从1道简单题开始练。保研不是“一蹴而就”的事,而是“今天做一点,明天再做一点”的积累。

最后想祝各位学弟学妹:敢做“为者”,敢当“行者”,哪怕路上有风浪,也能靠自己的脚步,抵达想去的地方——你的每一次行动,都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。